氮肥行業有優勢充當“領跑者”角色,成為化肥市場的“王”者。氮肥行業要緊緊抓住當前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氮肥企業轉型升級。2016年4月22日,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主辦,昊華駿化集團有限公司、靈谷化工有限公司支持的“2016年氮肥行業工作會暨六屆二次理事會”在河南駐馬店召開。
氮肥行業正在致力于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但這還只是解決了行業發展的現實問題,行業長遠的發展還必須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轉型升級的立足點必須要放在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長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全符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結構的現狀,給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帶來了全新機遇。氮肥行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很強,工藝技術、管理技術在全行業居于前列,完全有實力率先走出困境,領跑肥料行業的結構性改革。
氮協理事長顧宗勤指出,當前國際低油價、國際氮肥產能集中釋放、生產成本剛性上升、去產能激烈陣痛、農業氮肥需求逐漸放緩、環保安全壓力持續加大是氮肥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十三五”是中國氮肥行業進行轉型升級非常關鍵的五年。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肥處副處長仲鷺勍表示,氮肥企轉型要以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為導向。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認為氮肥企業轉型一要延長產業鏈,向下游的復合肥擴張;二要追求尿素產品的差異化、提高肥效。
石化工業規劃院院長助理李志堅認為,盡管氮肥行業結構性矛盾嚴重,但是先進產能的盈利能力較好,效益比較穩定,技術和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其毛利率可以與高端化學品和精細化工品的毛利率相當,先進產能的發展空間仍然較大。
心連心、華魯恒升、三寧、駿化、魯西、聯盟、宜化等先進氮肥企業代表介紹了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的工作和取得的突出成績,令大家看到了創新驅動為行業帶來的希望和未來。
又訊 會上發布了氮肥“十三五”發展指南,為行業勾畫了藍圖。指南提出了未來五年行業發展的六大目標:一、嚴格控制總量,到2020年,尿素產能控制在8150萬噸,淘汰落后產能1350萬噸,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二、改善原料結構,到2020年,采用非無煙煤的合成氨產能占比從29.2%提升至40%左右;三、優化產品結構,到2020年,發展增值尿素產能1000萬噸,發展尿素硝酸銨溶液產能800萬噸,發展硝基復合肥產能1500萬噸,發展脲銨氮肥、農業用改性硝酸銨、硝酸銨鈣、硝酸磷肥等肥料;四、提高技術研發水平;五、提升節能環保水平;六、轉變企業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