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即將過半,但是我國2016年度氯化鉀進口大合同仍未簽訂。不可否認,我們確實沒有必要急于簽訂大合同,而從最開始的預期回落15-20美元,到后來的60美元左右,再到現在的預期回落95美元甚至更多,也足以證明拖是何等的英明。但是拖來拖去的,其實變數也在增多。現在,應該到出手的時候了!
★變數一:印度先出手了
6月23日、24日烏鉀和白鉀相繼都表示了計劃與印度先簽訂大合同,就在6月份之內,而且很快就傳出白俄已與印度確定70萬噸大單的傳聞。據傳聞稱價格尚未敲定,但可能在232美元到岸,若真的如此,就意味著在上一次大合同價格的基礎上要下降100美元之巨。
很多業內對此直接表示:我國之前的大合同是315美元返20美元,那么這次起碼應該是215美元返20美元,甚至更低了吧?從下面的表格里看的話,好像真的是這樣的。
但真的一定如此嗎?其實未必。首先,國際鉀肥價格大跌,已倒退回N年以前了,不要總說的跟老外就沒有成本似的,起碼人家已經不斷減產了,看上去跟青海如出一轍;其次,近年來我國自給率不斷提高,并不是說進口量減少定價說話語權就一定下降,但供應商們肯定會重新考慮我國大合同在他們心中的位置,我們是世界鉀肥價格的洼地,這個只是這些年的“習慣”,而不是什么恒定的真理?,F在印度若真的先簽大合同,從時間上已經改變了那個習慣,這會不會是一種信號呢?
當然,即使要改變習慣應該也不是那么快的,最壞的情況估計也就是與印度持平的價格,那畢竟也還是回落,折算成港口成本也依舊是略低于當前市場價格的局面。不是筆者嚇唬人,或者神經質,我只是在提醒大家這是一種變數,要做一點準備。
★變數二:英國真脫歐了
6月24日英國舉行全民公投,根據投票結果,脫歐派取得勝利,英國決定脫離歐盟,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股市市值當天損失大約3萬億美元。2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776,在岸市場開盤后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一路走低,截至下午3時,在岸人民幣匯率最低至6.6285,離岸人民幣最低至6.6515。假設新的大合同凈到岸價是210美元,如果用6.58和6.65分別計算進口氯化鉀成本的話,相差17元,成本會有一定升高。這個數字不大,但近期悲催的行情下,很多貿易商還賺不到這個數字。這樣一來我們需要再進一步壓低價格,但能否實現呢?
總而言之,英國脫歐短期內勢必影響全球匯率變化,避險的美元被動升值,風投的原油等大受打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原本就備受匯率問題影響的鉀肥交易會受到什么影響,這又為我們的大合同談判添了一個小變數。
★★★結語
從根本性國內需求這一點來看,整體化肥市場在下半年內出現大的好轉的可能性都不高,這一點幾乎是業內共識,因此氯化鉀大合同談判必然還是要以低價為目標。但是拖來拖去變數不斷增加,而且其實不光是外部的一些變數,國內氯化鉀市場本身也有著近期該簽訂大合同了的理由,如氯化鉀可售貨源的減少、3%增值稅過渡政策將到期等。所以,該出手時就出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