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尿素生產企業的銷售態度用“執拗”一詞形容很貼切。近十年企業盈利一路走低,企業轉型、轉產迫在眉睫。
尿素再也回不到2007年靠政府限價1725元(噸價,下同)才能抑制漲價的時代了;也回不到2014/2015年出口輕松超千萬噸級別,既有量又有利的時代了;更回不到僅靠企業限產保價就能緩解過剩矛盾的時代了。
市場無利促銷繼續 隨著市場化進程加速,尿素產業不斷被各種弊病困擾,當前接近1000元的出廠價已是歷史低線,出口只能靠競價去投成本倒掛的標,產能過剩的局面愈發嚴酷,企業甚至不敢輕言停車,唯恐再無復產機會。“執拗”一詞很好地詮釋了企業對生產的堅持及對降價的固執。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優勝劣汰,但在某些情形下,企業倒掛生產并在市場價格戰中打破常規的促銷還將繼續。
目前國內尿素市場持續低迷,短期內難見半點利好。特別是在北方農業進入淡季、兩廣地區三季稻結束后,農資流通企業備肥一副推諉態度,即使工廠提出聯儲聯銷,也讓那些風險意識較強的經銷商望而卻步。
畢竟當前尿素企業面臨生死困境,先款后貨的做法對商家已無保障。雖有部分大型尿素企業占據成本及市場份額優勢,但從投資回報率角度考慮,經銷商沒必要涉險。眼下,除非企業有更穩妥的促銷策略,否則難解下游觀望之圍。
農業需求淡季,業內將注意力轉移到工業需求上,今年六七月份中部各省尤其是長江流域頻繁降雨,嚴重的厄爾尼諾天氣引發南方洪災,并直接導致農業生產大面積絕收。受災區域補種及后期秋季農業用肥需求尚未明朗,復合肥銷售因此受阻,企業開工率偏低。另外,膠板行業開工低位,尿素需求暫時看空。下一階段尿素企業只能用競價一拼到底。
出口或再度妥協低價 國內市場滯銷,工廠再度將釋放庫存希望寄托于出口上。但年內尿素出口形勢一直被國際市場打壓,過低的尿素投標價,一次次“婉拒”中國高價貨源。
回顧以往,2014年尿素出口總量1361.55萬噸,平均離岸價294.36美元;2015年出口總量1374.8萬噸,平均離岸價286.45美元。今年印度三輪招標,對應的離岸價分別為218美元、208美元及180美元。前兩輪招標仍有少則20萬噸、多則50萬噸的可供貨量,第三輪招標公布后,中國企業直接“出局”。
國際尿素市場新格局愈發明顯。一方面是新興尿素出口國搶占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中國尿素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成本優勢和競價資本。即便如此,國內現階段的滯銷困境促使部分企業萌生出口意愿,哪怕是虧本走量,也在所不惜。近一周來,有對國際市場尿素價格觸底反彈的預期,港口方面已發布1140元的集港價,對應離岸價為190~192美元。隨著8月初國內尿素新一輪降價的啟動,一些業內人士甚至猜測1140元的集港價會供大于求。對比連續三年的尿素出口價格可明顯看到,妥協倒掛出口算是企業“執拗”的最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