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央視焦點訪談播出了《被化肥“喂瘦”的耕地》,節目一出,就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很多人發現“化肥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那么多不利影響”,然而,如果不施化肥,不用農藥,還想吃得飽、穿得暖?這可行嗎?
節目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近幾年肥料越施越多,導致土壤肥力越來越低,環境污染越來越厲害,作物產量也很難有突破,甚至出現了下降的現象。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施用化肥的結果。接著,放到食品安全上,消費者會認為是化肥、農藥等用得太多,對土壤造成了污染,進而影響到農作物品質,所以,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種植的作物,就是好產品!
那么,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節目播出后,出現了兩種聲音。
正方觀點:化肥就是罪魁禍首
一部分人認為,化肥的過量使用,對土壤、農作物、環境等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導致其流入河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導致水生生物死亡”,“引起土壤酸化和板結,導致土壤肥力下降長期施用化肥對土壤的酸度有較大的影響。”、“進入農田土壤造成重金屬污染”、“為水體富營養化提供氮、磷等營養源”、“污染地下水”、“造成大氣環境的危害”等等。
與此同時,是消費者對化肥施用的過分解讀。綠色農業發展應聲而起,很多人認為只要用化肥、農藥的農產品,都是不好的。所以很多父母不惜重金,給自己的孩子購買有機種植、綠色種植農產品,認為這樣的才是好的。更有很多商家打出“不用化肥、農藥”的幌子,給自己的產品貼上營銷標簽,去贏得市場眼球,迎合消費者的口味。
反方觀點:化肥的負面作用被嚴重夸大
另一方面,是農業專家學者認為,節目中過分解讀了化肥的“負面作用”,而忽視了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一棒子將化肥打死了。另外,過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瘦了”,這個鍋,不能讓化肥背。
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提出:“化肥對提高農業產量功不可沒,至少在未來相當長遠的一段時間,人類要吃飽肚子,不可能擺脫對它的依賴。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科學認識、合理利用,尤其是提升化肥的使用效率。不論從農業、經濟還是環保的角度,這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白教授在《我們的耕地被化肥"喂瘦"了嗎》中提到,“由于不合理的宣傳,人們對化肥的認識陷入很大的誤區,甚至影響到國家的決策。”,化肥的負面作用被嚴重夸大。甚至很多公眾認為“施用化肥的農產品是不安全的農產品。”大家需要知道的是“化肥不是農藥,它是為植物生長發育提供必需營養元素的物料,植物中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都是通過吸收肥料中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后轉化合成的。”“當植物營養不足時,不僅會大幅度降低產量,也會嚴重影響品質。目前很多諸如“瓜不甜、果不香”的原因是沒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了品質下降。”
理智下來看,化肥對農業生產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化肥的施用解決了中國人挨餓的問題。關于化肥的那些不利影響是在不合理施用的基礎上導致的,而跟施肥本身沒有關系。這個要理性看待。
結語
化肥在對農作物增產的總份額中約占40%~60%。中國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說化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為了糧食安全,為了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化肥肯定是要繼續施用的。只是我們需要調整施肥方式,科學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把化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時,也要正確認識化肥的施用,不要因為一些媒體的不當宣傳,給農民朋友造成傷害,給現代化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