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在“2017中國塑料(9185,-15.00,-0.16%)產業大會”上表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石化化工行業解決現有矛盾,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轉型升級的唯一出路。建議市場各方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加快新舊動能轉化,促進行業綠色安全發展,推動我國向石化化工強國邁進。
潘愛華表示,石化化工行業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從五大方面著力。第一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促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其中一大舉措是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在部分行業試點建立產能置換機制,實現行業總產量的等量或者減量置換。
潘愛華透露,為遏制氮肥、磷肥行業產能的盲目擴張,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和布局優化,今年將在氮肥、磷肥行業開展產能置換方案的研究,目前已正式委托石化聯合會和石化規劃院研究產能置換的方案。
第二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第一動力,著力突破一批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和大型成套裝備等核心關鍵供給技術,為建設石化和化學工業強國提供技術支撐。
潘愛華表示,化工新材料與傳統化工產業關聯強,是傳統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建議加快化工新材料的應用技術開發,加快培育新產品市場。同時積極開展煤化工申請示范。
第三是切實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提高企業競爭力。潘愛華表示,實踐證明,通過智能化改造的企業在生產工藝、節能減排等方面都得到較大提升,今年將進一步加大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力度,爭取有更多行業和更多優秀企業入選2017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名單。
第四是堅持安全綠色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議實施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建立全產業鏈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綜合信息平臺。規范化工園區發展,開展現有化工園區的清理整頓。
第五是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扎實做好“一帶一路”戰略布局。潘愛華建議,以建設國內高端特色化工園區為起點,建設中亞、東南亞、中東和俄羅斯石油化工、化肥、輪胎、煤化工、氯堿等化工園區為中間戰略支點,建設中東歐中高端特色化工園區為重點,在我國沿海、東南亞、中東、中東歐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化工產業鏈,在我國中西部、中亞和俄羅斯和中東歐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化工產業鏈,建立海外化工園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化工跨國企業,形成內外聯動的產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