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發布的5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指標顯示,中國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針對外界關于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關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說,從產業支撐、發展動力、發展信心、發展環境來看,中國經濟下一階段還可以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舉行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劉愛華在發布會上介紹,中國經濟能夠保持這種態勢,不僅和當前的一些因素相關,還與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和中長期因素相關。
劉愛華介紹,在產業支撐方面,產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今年,三次產業協調并進,在結構調整中繼續穩步發展、升級。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56.5%,比去年51.6%的比重有所提高。生活性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幸福產業等發展勢頭較好。服務業和民生相關度較高,服務業比重提高的同時,整個經濟的穩定性也不斷提高。此外,工業內部結構方面,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等增長較快,對整體增長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
發展動能方面,劉愛華說,目前我國處于消費升級階段,個性化消費的需求增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下,服務和產品的供給質量在不斷提升,共享經濟、分享經濟等新業態快速發展,能夠更好滿足消費需求。消費環境改善、供給能力提升、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穩中有升的態勢是可以持續的。
投資方面,劉愛華認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還沒有結束。目前我國城鎮化率57.35%,與發達經濟體80%左右的城鎮化水平還有一段距離。一般研究認為,在50%到80%這個上升過程中,也是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在這種背景下,產業升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有非常大的空間和潛力。
此外,發展信心不斷增強,發展環境也在不斷地改善。“各種支撐因素都在不斷增強,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把穩中向好的態勢鞏固、持續下去。”劉愛華說。
與此同時,國際機構對未來中國經濟運行也表達了樂觀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大衛·利普頓6月14日在該機構舉行的發布會上肯定了中國經濟改革取得的成效,并表示,中國有潛力在中期內安全地保持強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