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肥出口大門能否常打開
來源:中國化肥網 作者:幼雙 發布時間:2009-05-12 閱讀次數:5418次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發出“關于做好當前春耕化肥供應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為嚴格控制春耕用肥旺季化肥出口,要繼續執行已經公布的2009年關稅方案。隨著我國化肥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化肥產量不但已能夠滿足國內工農業生產的需要,并在國際貿易中占有一定的影響地位,因此對于目前國家的出口政策一直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化肥是重要的農資產品,中國發展化肥工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保證中國的糧食安全;化肥是資源性、能源性轉化產品,在生產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與資源,而中國作為資源和能源相對匱乏的國家,不適合將這類產品作為出口的主導產品。在這兩點上,執主張嚴控和放開化肥出口的兩種觀點保持高度的一致。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在解讀中國化肥出口的相關政策時說,化肥是煤和天然氣的能源產品,在產能很大的情況下會考慮適度出口,這主要顧慮到企業的困難,保持一種平衡,特別是在特殊困難時期。但從整體看,政府并不鼓勵出口。前段時間,農民認為肥價偏高,而企業要求放開出口,以緩解經營的困難。作為政府部門,會聽取各個方面的呼聲,也會考慮不同利益主體。但在政策調控上,政府會側重農民的利益和保證農業發展。因此,政府只有在確保國內需求的情況下,才去考慮放松出口的控制力度。在談到中國出口關稅在什么時候才能有所放松時有關人士這樣說,當前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春耕順利進行,化肥價格保持平穩。有些人批評說,政府調控政策總有臨時性,沒有長遠規劃,甚至這樣的評論:中國的化肥出口政策造成化肥在價格高的時候不讓出,價格低的時候又出不去。他認為,對目前的化肥出口政策的批評有一定道理,但過于片面。如果主管部門單純站在企業角度,化肥隨時可以出口而化肥出口關稅不提高,必定會使化肥大量出口,勢必拉動國內市場化肥價格高漲,使農民難以接受。從國內的農業生產角度來看,關稅的制定政策是合理的,目前化肥調控的目標就是:讓農民買得起肥,化肥的數量夠用。政府基本都是按照這樣的標準來調控化肥出口的。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家在制定出口關稅政策時主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目前國產化肥是否會因出口影響到國內化肥市場的供應;二是國內化肥生產原料是否能保證國產化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某些過度依賴進口的原料價格,是否會因化肥出口而造成大幅波動。
而主張放開化肥出口的觀點,尤其是化肥業內的人士認為:一、近年來,隨著中國化肥工業的發展,我國化肥產量已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并呈現供大于求的形勢。目前我國已成為一個氮肥生產大國,合成氨和氮肥產量已占到世界產量的30%以上;從2007年起,中國已經成為磷肥的凈出口國,產能和產量也已遠大于需求,這兩大化肥品種已足以滿足國內需求。至于目前在部分時段、部分地區存在化肥貨緊價揚的情況,主要是由于儲存不合理和運輸尤其是鐵路運輸不足造成的。二、化肥作為一種常年生產、季節使用的產品,要平衡淡旺季的需求,全年化肥的產量要保持一定量的余量,否則在旺季集中用肥或遇到各種自然災害時就不能保證農業生產的需要。因此多余的量在旺季過后,就要通過國際市場進行必要的調節,以保證企業長期穩定地生產。三、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中國化肥企業需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了解國際市場的行情,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溝通,了解中國化肥行業與國際化肥先進水平的差距,以提高中國化肥行業的水平和競爭力,盡快地由一個化肥大國變成化肥生產強國。目前中國化肥工業,尤其是一些大型企業是在高起點并有所創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條件在世界化肥工業中扮演先進技術、裝備、管理和產品輸出者的角色,參與國際化肥市場的競爭。四、世界化肥區域供求不平衡,給中國化肥出口創造了歷史機遇,但是也面臨后來者的競爭與挑戰。中東及非洲地區、東歐、南美地區等國家正在興建大型化肥裝置,其產品將對中國傳統的國際市場形成巨大的沖擊。五、根據目前中國磷礦采選技術的發展和新資源的不斷發現,可以認為中國磷資源可以保證磷肥工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國產硫磺產量的不斷增加和硝酸磷肥的發展,中國磷肥生產過度依靠國際硫磺的現狀會得到改觀。六、國際化肥市場的價格普遍高于國內市場價格,在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條件下,擇機出口是保證國內化肥企業取得較好效益的有效途徑。業內人士反映,去年在國內企業有大量高價產品庫存的形勢下,政府不適時宜地嚴控磷肥出口,使國內企業失去在國際市場上消化高價產品的良機,使企業蒙受了近乎崩盤的損失,這一教訓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化肥工業的目標取向應該是: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同時保證資源開發、發展經濟、擴大就業的穩定性。所以化肥企業提出以下設想:化肥企業可以承諾,國內的化肥需求可以通過國家收購或淡儲方式由骨干生產企業承擔;出口化肥不享受國家一切優惠政策,完全市場化,以此來保證企業的貿易自由化,促進中國化肥行業的健康發展。(幼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