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發展以煤炭為原料生產石油代替產品的現代煤化工的積極性很高,但一些地方出于對市場前景的看好,整個行業呈現出盲目發展的苗頭。“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產業將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方向發展,現代煤化工以示范為主,將嚴格限制煤炭調入地區發展煤化工。
“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的區域規劃和產業布局將日趨完善。在8月25日舉行的2010中國國際煤化工發展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 “十二五”期間我國傳統煤化工行業應該嚴格行業準入,而現代煤化工產業應以示范為主,嚴格限制煤炭調入地區發展煤化工,在煤炭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適度發展煤化工。
談及當前我國煤化工發展面臨的主要瓶頸,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認為,這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共性關鍵技術待突破、關鍵技術裝備亟須國產化以及部分產品開工率不足等方面。
現代煤化工初具規模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一直堅持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并舉的方針,以焦炭、電石、煤制化肥產品為主的傳統煤化工產業,逐步向以石油替代產品為主的現代煤化工轉變。
通常來講,現代煤化工是以生產替代石油化工產品和清潔燃料油為重點的能源化工產業,產品中既有煤制醇醚、煤制烯烴,又有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石油替代產品。
“去年以來,合成氨和甲醇是增長最快的兩種基礎化學原料。”李勇武表示,2009年合成氨總產量達到5136萬噸,今年上半年完成2650萬噸,同比增長4.6%;去年甲醇總產量達到1130萬噸,今年上半年完成811萬噸,同比增長53.3%。
在主要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煤化工行業結構調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焦化行業為例,2009年全國焦化行業關停、淘汰落后焦爐產能接近2300萬噸,新建投產焦爐產能約3700萬噸,實現了以自動化、大型化、清潔環?;拇笾行徒範t對落后產能的置換。與此同時,電石行業也加大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截至去年底,全行業已累計淘汰287萬噸落后產能,超額完成“十一五”既定目標。
重大示范工程不斷涌現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不斷涌現。全球規模最大的神華集團百萬噸煤直接液化制油項目一期工程已經建成,目前已進入長周期試車運行階段;神華包頭60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已打通全流程,并順利生產出合格的聚乙烯、聚丙烯產品;全球首套年產20萬噸煤制乙二醇示范裝置,也于2009年年底在內蒙古通遼市進行了投料試車;潞安集團和伊泰集團兩套16萬噸煤間接液化制油項目已經投產運行。此外,采用引進技術建設的大唐多倫年產50萬噸MTP、神華寧煤年產52萬噸MTP項目也正在建設過程中。
與此同時,我國煤化工領域的技術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在成功開發、推廣大型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航天爐粉煤氣化技術、低水/氣耐硫變換新工藝、大型甲醇合成技術等的同時,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一批關鍵技術也取得重大突破。
四大瓶頸亟待突破
李勇武指出,目前我國煤化工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特別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全行業可持續發展正在面臨諸多困難。
一是調整產業結構任務繁重。傳統煤化工中焦炭、電石等項目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現代煤化工項目還處于示范建設階段,急需行業引導和規范發展。
二是共性關鍵技術亟待突破。煤化工產業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產業,目前許多關鍵技術還要從國外引進,但引進技術缺少工業驗證,風險很大,付出的成本代價很高。因此,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化工核心技術,做好商業化示范裝置建設和運行,是發展現代煤化工亟須解決的問題。
三是關鍵技術裝備亟待國產化。“為大型煤化工項目配套的核心反應器、壓縮機、關鍵泵閥等主要裝備目前還不能滿足需求。”李勇武說。加快煤化工關鍵設備和成套技術裝備的開發,不僅可以降低項目的投資,還可以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是部分產品生產開工率不足。目前我國甲醇的生產能力已經突破3000萬噸,但甲醇制烯烴項目還在示范中。同時,低比例甲醇汽油國家標準(M15)還在制定中,加之國外低價甲醇的傾銷,目前甲醇行業整體開工率不到50%,全國二甲醚裝置的平均開工率已降至20%左右,企業生產運行困難。
“十二五”準入門檻升高
雖然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值得稱道,但是我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質量與之并不匹配。
為追求規?;б?,一些企業不顧資源、生態和環境承載能力,盲目規劃、競相建設煤化工項目。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產品盲目發展的勢頭也逐漸顯現,導致電石、焦炭等傳統煤化工產品產能出現過剩。還有個別企業以建設煤化工項目之名,圈占和攫取煤炭資源。
為克服上述消極傾向對煤化工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影響,朱宏任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傳統煤化工產業應重點突出結構調整、嚴格行業準入,加強技術進步與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現代煤化工產業應以示范為主,加強自主創新,健全現代煤化工技術裝備開發體系,協調區域發展,綜合考慮水資源、環境、市場、運輸等多方面約束條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嚴格限制煤炭調入地區發展煤化工,在煤炭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適度發展煤化工。
業內專家同樣認為,現代煤化工產業要在加強關鍵技術、重大裝備研發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開展煤制烯烴、煤制醇醚、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技術的工業化示范,在減少化工原料用油的同時,實現對石油的有效補充和替代,進而緩解石油供需矛盾。(半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