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仍在80美元/桶至90美元/桶之間震蕩。12月15日,國際原油市場“風向標”——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報收88.62美元/桶,較前一交易日上漲0.34美元。與此同時,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99美元,報收于92.20美元/桶。
在分析人士看來,國際油價再次上漲并不讓人意外。
首先,原油庫存的減少推高了國際油價。美國能源情報署當日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12月10日,美國原油庫存大幅減少990萬桶,遠高于市場人士250萬桶的預計。
其次,美國利好經濟數據的出臺成為市場人士炒高國際油價的話題。美國勞工部當天公布了美國11月CPI的數據,0.1%的CPI漲幅低于分析師此前的預計,也意味著美國尚未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
再次,美元的大幅攀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際油價的大幅走高。數據顯示,當日,美元指數飆漲至80以上。
對于未來國際油價走勢,諸多市場人士和權威機構均表示“看好”。值得注意的是,自12月以來,大摩、高盛等國際投行已經紛紛上調了對原油未來價格走勢的預期。“維持原觀點不變。我還是認為,國際油價或將在年內的某個點到達100美元左右。”昨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同樣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事實上,這只是‘一層窗戶紙’的距離。”
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的分析報告則認為,北半球寒冷的天氣將繼續支撐取暖油消費,美國原油和油品總庫存也在穩步回落,基本面形勢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加之全球經濟整體趨好,國際油價有望維持階段性上漲的態勢。當然,中美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數據及貨幣政策變化,難免引發油市的波動”。金銀島同時預測,“國際油價或將在下周突破90美元/桶關口,但之后仍需要調整固穩。”
值得注意的是,原先一直認為“國際油價在70美元/桶-80美元/桶為合理區間”的OPEC最近也再次對國際油價的“合理區間”的發話。“原油價格升至100美元/桶無礙全球經濟復蘇。”日前,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巴德里對外表示,“目前,石油輸出國組織現有庫存可滿足工業化國家近60天的石油需求。”其旗下成員委內瑞拉和利比亞等派代表甚至認為,“由于美元疲軟,油價達到100美元/桶才算公平。”這或將成為市場炒作,進而推高國際油價的“重要借口”。
此外,還有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對美國經濟而言,國際油價的上漲是具有重要信號意義的指標數據,“因此,為了顯示世界對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國際油價很可能在量化寬松、美元下跌的大環境中突破100美元”。(安晴)
上一條:國際原油價格16日小幅下挫下一條:英國專家:糧食價格推高肥料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