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8日,由江蘇華昌化工主辦的“穩定性肥料戰略發展研討暨新產品發布會”在江蘇張家港舉行。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節水處處長高祥照博士應邀出席。會上,高祥照博士全面分析了我國節水農業和肥料的發展態勢,指出了影響我國肥料發展的諸多關鍵性因素,提出我國肥料研發、生產、使用進入新理論指導下的全新階段。深入的分析、創新的理論引起了在場嘉賓的廣泛贊同和強烈反響,必將對我國肥料事業和植物營養學科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要注重養分形態搭配和助劑功能
在化肥進入中國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指導肥料研發、生產、管理、推廣和應用的理論基礎是“等養分等效”的觀點。在這個理論指導下,無論是科研教學、法規標準、登記管理、產品標識還是推廣使用關注的都是養分含量,是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含量配比。高祥照博士表示,面對中國土壤類型復雜多樣、農作物品種繁多、肥料使用方式的多樣化、科學施肥技術水平以及農產品質量與環境保護需求的不斷提高,中國肥料未來的研發、生產、管理、推廣和應用需要一種新的理論指引即“未來肥料發展和植物營養研究的重點不僅要關注養分含量,更要重視養分形態及其科學搭配,同時要研究不同養分形態的相互轉化以及助劑的應用對作物營養吸收、轉化和肥料利用率提升的作用。”
高祥照博士指出,評價肥料的質量,除了總養分含量和氮、磷、鉀等養分配比外,作為營養元素在肥料中的存在形態和施用效果有著直接的聯系,也是衡量肥料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由于我國肥料管理和相關標準中在標注肥料養分含量時,對其中的氮磷鉀養分存在的形態并沒有明確的要求,甚至禁止某些有效養分的標注,人們往往忽視營養成分的形態這一重要因素。
高祥照博士表示,“養分形態和助劑”這一理論對中國當前和未來肥料的研發、生產、管理、推廣和應用將產生新的要求。
首先是研發和生產方面,應重視不同區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對不同養分形態的需要,嚴格各種養分形態在肥料中的搭配,企業也將由現在的賣養分轉向未來的賣養分形態搭配和相關技術。
其次是肥料管理方面,在標注養分的同時,更要標注不同形態養分的含量。比如,目前對肥料中的氮僅需要標注總含氮量即可,并不要求標明其銨態氮(NH4+- N)、硝態氮(NO3--N)、尿素態(酰胺態)氮、有機態氮含量。但是,大量研究、田間試驗和生產實踐表明,植物可以大量吸收的氮,是銨態氮和硝態氮,也可吸收少量有機態氮,如結構比較簡單的氨基酸等。銨態氮為陽離子,硝態氮為陰離子,它們所帶的電荷不同,在土壤中的行為以及對植物的營養特點也不一樣,不能簡單地說哪種形態好,哪種形態不好。它們的作用和效果與施用條件和作物種類等有關。南方水稻施用銨態氮的效果比硝態氮好,因為水田中施用硝態氮易于流失,而且在淹水條件下的反硝化作用也是氮素損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水稻田施用硝態氮肥,有資料認為其肥效只有銨態氮肥的60%—70%。而與此相反的是煙草和不少蔬菜,它們是喜硝態氮的作物。
再次,在肥料的推廣和應用方面。高祥照指出,肥料養分形態細分和助劑功能提升的情況下,企業和經銷商需要提高農化服務細致度和及時性。因為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特點的肥料針對性更強、精準度更高,其存在風險也就更大。而農民在選用肥料時,應根據土壤和作物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養分形態的含量,不能只看總養分量。
高祥照博士認為,“養分形態和助劑”新理論在實際中的普及和踐行,中國肥料和植物營養的研發領域將有更多的新課題,生產領域將有更多的新產品,市場將更加繁榮,施肥將更具針對性和準確性,農化服務將更加細致,農業生產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將得到進一步提高,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事業將迎來其大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節水農業引發施肥技術深刻變革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要求“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節水農業”。節水農業將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戰略方向。高祥照表示,節水農業不僅僅是節約用水,更重要的是調節,是水和水分的科學高效利用,包括“灌溉農業”和“旱作農業”兩大部分。節水農業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用水方式,根本性的改變了農田種植環境,土壤中水肥運動迥異于傳統種植方式,這將引起施肥技術的深刻變革,施肥方法、施肥設備、肥料品種,以至于施肥理論必將隨之發生巨大變化。高祥照分析指出,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節水農業將引領長效肥料重點向旱作農業發展,引領復混肥料重點向測墑灌溉施肥發展,引領水溶肥料重點向微噴滴灌發展,引領其他肥料重點向抗旱、抗逆發展。對此,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理事長武希彥表示,隨著農業滴灌、噴灌技術的發展,和高附加值農作物比重的增加,全水溶性專用肥料將取得長足進展。
高祥照博士強調,這一新理論的提出不僅僅是個人的新想法、新觀點,不少工作實際早就有人在實踐中應用,這是總結學習廣大肥料、植物營養工作者、農民群眾長期生產、研究和勞動智慧的結晶,是水肥一體化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和發展需要帶來的新啟示,他系統總結提出這一理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指導我國肥料和植物營養事業少走彎路、又好又快的健康發展。
高祥照博士表示,科學施肥是增產增收的重要保障,是農產品品質的重要支撐,更是緩解環境污染壓力的重要措施,科學施肥、平衡施肥、合理施肥重要性和緊迫性已經充分彰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下,中國植物營養學科的發展和肥料研發、生產、使用進入新理論指導下的全新階段已成必然。(劉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