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3月18日(北京時間3月19日)消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研究報告表示,全球糧食價格仍將繼續穩步上升,或將因此導致核心通脹率上升。
本周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研究報告稱,基金組織的價格指數現已接近2008年6月的最高水平。IMF經濟學家認為,自2000年以來,糧食價格持續穩步上升似乎是一種趨勢,而不僅僅是臨時因素造成的。
IMF在報告中指出,2011年初國際食品價格上漲已經造成許多經濟體的消費物價通脹,這種直接的“第一輪效應”是正常的價格直通的一部分,將隨著時間而褪色。但是,如果人們預期糧食價格繼續上漲而要求更高工資,這將導致“第二輪效應”,即核心通脹率上升。
IMF經濟學家托馬斯-何浦林(Thomas Helbling )和肖恩-羅奇(Shaun Roache)指出,全球商品價格可能要調整到一個更高水平。由于惡劣的天氣、貿易限制、生物燃料的發展,以及人們越來越富而導致對食品的更高需求,推動了食品價格的持續上升。技術的進步和擴大糧食生產面積有助于緩解糧食市場的壓力,但這需要時間。在此過渡期間,全球市場可能不得不提高糧食價格。
報告同時指出,許多國家正在努力抑制高食品價格的影響。高食品價格不僅會加劇貧窮和通貨膨脹,并且影響進口食品的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但是,核心通脹上升的風險對先進經濟體影響不大,但對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卻是非常顯著的。(段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