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顯示,9月23日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會議第13次會議召開,救市的相關工作有序推進,8月份至今煤炭市場也正逐步回暖。
多位煤炭行業人士表示,自7月份首次國家層面首次提出幫助煤炭企業脫困開始,對于“救市”的相關政策在一步步落實,對于煤炭市場帶來可持續的積極影響。
7月14日,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開始,每周一次的會議到9月23日已經舉行了13次。這期間,《關于遏制煤礦超能力生產規范企業生產行為的通知》、《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相繼出臺。
第13次聯席會議強調,堅決控制煤炭行業存在的不安全、違法違規和超能力生產,是煤炭行業脫困工作的重點。煤礦產能公示進展順利,預計9月底之前能夠完成。
煤炭市場、煤炭價格從8月份開始也逐步企穩反彈。環渤海動力煤價5500大卡平倉價由低點的478元/噸漲至482元/噸。
9月20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將推動煤炭價格理性回歸,力爭把煤炭市場動力煤價回升到0.1-0.12元/大卡左右,以發熱量5500大卡為例,相當于550-660元/噸,給煤炭市場帶來更強信心。
“據初步研究預測,今后一個時期,全國煤炭消費增速將由前十年年均10%左右,回落到3%左右。”在分析今年以來煤炭經濟運行的情況后,王顯政指出中國煤炭行業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消化過剩產能與庫存、環境制約增強、發展現代煤化工技術的關鍵時期,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任務艱巨。
對此王顯政認為,煤炭行業脫困的關鍵是要推動煤炭價格向價值理性回歸。“降價不能啟動市場”已被市場實踐證實,煤炭企業要摒棄“以量保價、讓價不讓市場”的慣性思維,力爭把煤炭市場動力煤價格回升到0.1至0.2元/大卡左右。他呼吁在積極尋求國家政策扶持的同時,煤炭企業要加強自律,嚴格控制產量無序增長;強化現金流管理,推動市場交易體系建設;強化戰略引領,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煤炭進口減少、主要港口庫存回落、北方沿海下水煤止跌微升、主要煤炭消費區和全國煉焦煤價格趨于穩定,市場預期向好。”在大秦線檢修和各項脫困措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期煤炭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全國煤炭進口1886萬噸,同比下降27.4%,環比下降18.1%。截至8月底,主要港口存煤同比下降了8.3%。動力煤價格在8月份下降10元/噸后,9月份出現止跌微升。山西、陜西、內蒙等主產地區煤價小幅上漲5元/噸左右。
但大會同時指出,我國煤炭需求低速增長、產能結構性過剩與進口煤保持高位將成為常態,國家推動煤炭行業脫困措施顯現仍需時間。“目前煤炭企業虧損面在70%以上,70%的煤炭企業減發了工資,30%的企業出現欠發工資現象,20%的企業工資下降超過10%。煤礦安全生產問題、礦區社會穩定問題值得關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發言中表示,煤炭經濟下行還有進一步加劇的風險,煤炭企業生產經營形勢依然嚴峻。
此外,王顯政強調要重視煤化工產業規劃布局的科學性,提高煤氣化爐的國產化水平,加強原料煤與氣化爐的適應性研究,提高現代煤化工項目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