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火爆的首屆中國農資電子商務大會,讓400多名參會者明顯感受到,無論當前企業是否準備好,條件是否成熟具備,但農資電商的時代真的到來了。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沈云昌預測,未來農資電商格局將呈現電商寡頭化、服務遠程化、行業細分化和倉儲集中化四大趨勢。面對農資終端的不斷下沉,如果現有經銷商能將技術服務、商務服務和平臺服務整合一體化,將在電商時代脫穎而出。
鄭紅艷表示,目前農資行業存在四大痛點:農資供應嚴重過剩、中間渠道多而臃腫、系統農技服務缺失、行業高度分散。而當農資遇上互聯網,這種信息不對稱和效率低下的環節將被互聯網取代、提升,農資銷售商業模式將被改寫,農資銷售一定會走上電商平臺。
針對“農資行業進軍電商是不是最佳的時機”話題,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負責人余向海表示,農資產品占農村消費比重很大,若農資買賣搭上互聯網,將為農戶帶來全新的消費和服務體驗。
現場多位嘉賓認為,農資電商大勢所趨,誰也無法阻擋。企業應當更多思考,當電子商務掀起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時,能給企業提供的盈利點在哪里?當然,農資銷售需要強大的物流和服務、農資行業缺少全國性品牌、農資賒銷陋習難改、農村支付系統缺乏、退貨困難等一系列問題仍需繼續探討。
作為農資企業,涉足電商該如何重塑市場定位與產品?有嘉賓認為將網上流量引入實體店的O2O模式,更能讓當下農資電商和傳統模式相融合實現利益最大化。土地流轉加速,合作社、種植基地逐漸取代分散農戶成為經營主體的商務模式,為農資電商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傳統企業做電商打的是一場新戰役,但并不代表要重開新品牌。推廣中應選擇更適合電商渠道的新產品,做到產品定位差異化。
面對電商大潮,傳統農資銷售渠道也將面臨顛覆。與業界之前的論調不同,此次會議認為傳統經銷商面對的不是“生死”而是“轉型”。京東商城京東云高級總監徐旭和中鹽安徽紅四方副總經理陳勇等嘉賓表示,未來在農資電商中,線上和線下不會是對立關系,而是要融合。電商時代將促使新型農資服務生態圈的形成,作為服務主體,農資經銷商在測土配方、肥料服務、田間管理方面具有先天優勢,而且有機會再架農產品銷售通路。
與會嘉賓認為,伴隨土地集約化比例提高,終端服務體系不健全將是農資電商在鄉村物流中面臨的最大瓶頸。以安徽六國為代表的化肥企業雖然在庫存前移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在物流成本高、一對一配送困難等方面仍面臨困惑。因此增進跨行業的交流,共建共享鄉村物流平臺,會成為當下農資企業克服倉儲短板、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