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內增值尿素年產量達到2000萬噸、增值復合肥2000萬噸、增值磷銨1000萬噸,使30%以上普通化肥實現增值化改性,且每年推廣面積10億畝,增產糧食200億公斤。”這是11月22日,記者在京參加肥料增值改性降成本座談研討會上得到的信息。會議認為,通過增值改性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需要。
農科院區劃所所長王道龍表示,肥料增值、改性、減量等技術可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并實現養分利用率的最大化,為保障糧食安全與保護環境、實施化肥“質量替代數量”戰略提供了重要途徑。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劉淑蘭表示,鋅腐酸尿素作為增值肥料的代表產品,進入市場以來以肥效和利用率贏得了農民的認可,推廣面積不斷擴大,證明進行肥料的增值改性和施肥技術的創新是一條可行的途徑。劉淑蘭強調,中國氮肥行業將在“十三五”對氮肥品種結構進行調整,到“十三五”末使局面要有所改變。中國磷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武希彥認為,利用增值改性技術生產出的鋅腐酸磷銨和二銨,有效地防止了磷的固化,提高了產品利用率,值得在復混肥、專用肥等產品中大力推廣。
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秘書長趙秉強博士表示,與國外相比,中國增值改性的肥料產品性能還不夠好,整體施肥技術和裝備的現代化水平較低,這影響到肥料增值改性的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新型肥料創新團隊將聯合相關單位和部門,加快對化肥增值改性工作的推進。目標是未來5年發展1000萬噸增值尿素(農用尿素 25%),10年內2000萬噸(農用尿素50%);未來5年發展1000萬噸增值復合肥(復合肥商品量25%),10年內2000萬噸(50%);未來 5年發展500萬噸增值二銨(二銨商品量35%),10年內1000萬噸(70%)。也就是到“十三五”末,中國傳統化肥增值改性從量上將達到很高的水平。
與會代表還對增值肥料標準的制定、市場監管、增效劑的檢測、科學使用、農田試驗推廣等方面進行研討。
會議由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主辦。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中國氮肥、磷肥、腐植酸協會、中國化肥信息中心、中國農科院產業發展中心、史丹利化肥、金正大集團、瑞星集團、深圳芭田等行業龍頭企業參加了研討并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