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農業發展新常態,如何提升肥料行業發展的永續動力成為業內關注的話題。一方面,肥料行業要順應整個農業生產格局的變化;另一方面,為適應新需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行業自身提升也正乘勢前行。轉方式、調結構已是推進我國肥料產業向著“生態、環保、綠色、安全”方向發展的根本動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深入探討我國肥料產業發展新方向,加快我國肥料產業創新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步伐不可回避。
刻不容緩:方式要轉,結構要調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走的是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式經營模式。糧食產量增長長期依賴粗放式經營、積累,深層次的矛盾逐漸顯現,過度使用化肥、農藥,造成了農田生態系統的紊亂,不僅誘發了土地板結、酸化、鹽堿化、耕層變淺等問題,同時使得農藥殘留超標。農業生產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資源環境污染不斷加重的嚴峻挑戰。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村工作會議都提出,農村發展將進入全新的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農業生產要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高、增長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頂層設計:產業創新需國家支撐
未來的肥料行業是瞄準增產增收,還是更強調環境友好?肥料產業發展的現狀,再次向我們發問如何創新。
“必須將肥料產業置于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格局中,貫徹落實創新驅動戰略。”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強調指出,“通過規劃,有利于從頂層、系統、政策等各個方面,推動新型肥料產業有序、健康發展。規劃之所以重要,是跟國家的依法治國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緊密相關的。”
蔣丹平介紹說,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規劃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系統部署了“973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給予項目支持,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在減肥、替代、技術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有效緩解了污染問題。但是,也出現了原來很多制訂的規劃放在一邊,具體的實施還是按原有的慣性和管理方式的情況。那么,在“十三五”之后,按照依法治國的精神,會把這種規劃的剛性,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層面。
蔣丹平談到,對新產品創制的支持力度,財政的科技計劃正在進行全面深化的改革。已經下發的“64號文件”對原有國家的科技計劃進行了全面的整合,把原來分散的各個部門的計劃,通過統一在國家基礎研究、重大專項、重點研發、創新引導和激勵平臺“五大計劃”里。在新的重點研發計劃中,將重點支持化肥、化學農藥的減施特點技術研發。以糧食安全、環境友好為“雙重約束”重點開展化肥農藥減施的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示范推廣。推動肥料產業向“生態、環保、綠色、安全”方向發展。
就“十三五”肥料行業發展的思路,高永峰也表示,第一,去產能化,抑制產能過剩。初步規劃“十三五”期間化肥年均增長1%-2%,2020年總產能為9780萬噸。加強安全、環保、節能降耗的監管,迫使落后產能退出市場。第二,產業結構調整是主線。產品結構調整,走質量替代數量的發展模式,提高新型肥料的發展力度。大力發展能夠增加肥效的相關肥料品種,如微生物肥、商品有機肥等。組織結構調整,建立多產業結合的大型綜合性集團,提高企業綜合實力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第三,深化技術改造,提高競爭力。在節能降耗、技術設備進步方面,還需要大量的工作,提高行業的生產效率,也就是說資產利用率。第四,從國民經濟需要的角度出發,實現資源綜合利用高端化。第五,創新發展模式。
未來之路: 要么升級老產品 要么開發新資源
趙秉強說,新型肥料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在產業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呈現出來一些新的品種、新的類型、新的產品。在我國隨著肥料產業的發展,肥料從低濃度向高濃度,單質肥向復合肥,復合肥向專用化發展。未來,新型肥料的發展或者肥料產品的創新,主要將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是對常規肥料、傳統肥料的再加工,提升產品性能與功能。二是通過開發新的資源,利用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來開發新的產品類型。
趙秉強介紹,新型肥料產業經過十年的發展確實不一樣了。目前,新型肥料,包括緩釋肥料、增值肥料等,大概我國現有3500萬噸,推廣應用的面積接近9億畝,每年增產的糧食是200億公斤。
未來,肥料產業的發展如何走?大概有三大產品類型可能是將來發展比較快的。第一是水溶性肥料。發展精準灌溉,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帶來的是精準的水溶性肥料的使用。第二是增效肥料。對肥料進行提質增效。將來誰的效果好,農民就會用誰的,這是產業發展的一個大方向。第三是土壤調理品,我國的土壤退化、污染,是比較嚴重的,土壤調理品將是一個大的產業。山東省投資90多個億,配套之后將近1000億進行土壤的修復,大量需要土壤調理品,這就是一個大的需求。
下一步來看,新型肥料如何科技創新?趙秉強說,將來肥料的競爭,應該是效果的競爭、服務的競爭和常態的競爭。肥料未來創新的原則,就是高效的原則,肥料的品種一定要高效、低成本。未來農業提出化肥減量,增效減量、替代減量將是兩個重要途徑。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劉淑蘭說,近幾年,為了實行農業對肥料品種的要求,氮肥企業在傳統肥料的基礎上,也開始向新型肥料進軍。未來如何實現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她認為,全行業要重視創新發展,要以技術創新為引領,提高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為落腳點,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偟姆较颍七M單質化向復合、復混化發展,由速效肥向長效化、緩效化發展。從需求層面來說,傳統化肥必須要走改性增效的路子。傳統化肥改性增效,是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做好轉型升級,行業和企業要從五個方面重點推進:一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二是創新型媒化工的發展;三是傳統化肥的改性增效,實現差異化發展;四是創新經營理念和營銷模式;五是拓展思路。
她還具體談到,結合氮肥行業,目前比較適合發展的幾個肥料品種是:當前要做好硝基復合肥,再一個是增值氮肥,另外就是液體肥,像正側重推廣的尿素硝銨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