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省兩會陸續閉幕,記者梳理多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今年農業領域關注度最高的話題是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接受采訪的山東、安徽等省人大代表認為,農資企業應將重心調整到加強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和提高耕地質量上來。
節水節肥節藥,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各省政府工作報告均體現了這一理念。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劃定耕地紅線,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和耕地質量建設,加強農業面源、危險廢物、重金屬污染防治。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劃定永久性基本農田,從數量質量兩方面守住耕地紅線。甘肅省報告要求推廣高效農田節水技術1000萬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加強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和治理,強化農村面源污染治理。
山東省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高義武介紹,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提升土壤質量和實施節水灌溉涉及較多,報告指出山東省地下水漏斗區在擴大,有些地方水、土壤污染還較嚴重,報告要求在節水灌溉、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方面努力攻克一批重大關鍵技術。不久前,山東省還發布了省耕地質量提升規劃,提出未來6年將組織實施土壤改良修復、農藥殘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治理、重金屬污染修復6項工程。
據了解,高義武代表今年在全省兩會上提交了發展節水農業和提升耕地質量兩份與農資行業相關的建議。他說,以金正大為代表的一批企業通過大力推廣緩控釋肥,為保護耕地質量作出了努力,近兩年又在大力實施水肥一體化和土壤修復行動,通過研發推廣新型產品、建設農化服務中心和大規模試驗示范等,逐步引導農戶。
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司爾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國清介紹,安徽省報告突出了治理農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要求控制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倡導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金國清介紹,司爾特多年來與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將來要在此基礎上,研發生產適合需要的新型肥料,如緩釋肥、水溶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還要提高農產品品質。(吳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