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農化行業打破農藥、肥料企業各自為戰的格局,接連上演握手聯姻、跨界競爭的好戲,資源整合趨勢日漸清晰。隨著大農化、大聯盟、大合作的升溫和流行,一批中國農化航母和聯合體正在形成。
2015年初,黑龍江省正式成立我國首家農藥與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成員由省內38家高校、科研院所、工程技術中心及農藥、肥料行業的骨干企業組成,旨在推動農藥與肥料企業聯手開拓農資大市場。
由中農集團控股股份公司旗下湖南新合作三維農資公司、湖南隆平種業公司、湖南瑞澤農化公司、常德市金穗優質米業公司、漢壽縣進安農機公司等18家化肥、農藥、種子、農機、米業龍頭企業發起成立的國內首家大型水稻種植合作社聯社,近日在湖南漢壽成立。該聯社將為水稻種植業者提供水稻產前、產中和產后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從種子、農藥、肥料集中采購到機耕、機插、機收、機烘,從農資產品供應到農業技術服務,從稻谷收購到大米加工、銷售,提供一站式服務。
近日,史丹利化肥股份公司發布公告,擬出資5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史丹利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通過對外投資、合資合作等方式為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提供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農業技術與服務、農用機械等的綜合性農業解決方案,同時開展糧食收儲、糧食加工銷售等業務。通過開展上述業務公司將提升種植效率、種植收益,同時也加快從肥料制造商向農業服務商的轉型升級。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轉型升級。這為農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一批企業開始率先試水創新模式、創新體制。比如,此前已有國內大型肥料企業金正大與全國首屈一指的農藥制劑企業諾普信締結藥肥戰略聯盟,共同搭建商業合作平臺,發揮彼此在技術研發、市場渠道、品牌運營等方面的優勢,并在藥肥一體化、農資平臺流通、先進農業服務推廣等領域開展全面深度戰略合作。
土地流轉的提速,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的蓬勃興起,也為藥肥聯姻、做大做強農化產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條件。據農業部門統計,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國土地流轉面積已達3.8億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28%,各類專業種植大戶達到367萬戶,合作社達到98萬個。
國內農化企業近期頻頻出現的跨界、融合、聯手的動作,已經引起世界農資行業的廣泛關注。業界普遍認為,藥肥企業打通隔閡,聯手為現代農業、規模農業打包提供周全服務,順應中國農業集約化、品質化發展的趨勢,擁有廣闊的前景和美好的未來。(香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