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煤炭行情依然低迷,延續供大于求、高庫存、價格下滑、利潤大降的局面。雖然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救市行動下,煤炭行情出現好轉,但煤炭產能過剩、市場需求放緩、進口規模擴大、新能源擠壓等決定行業生死的因素依然存在。神華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韓建國做客中國經濟網《經濟熱點面對面》欄目時表示,導致國內煤企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有三個,分別是社會資本大量介入、煤炭開采技術提高和進口煤的沖擊。
韓建國認為,在煤炭業高速發展時期,大量社會資本都涌入這個高利潤行業,從僅有兩家專業煤企發展到16家央企同業競爭。甚至很多房地產企業和鋼鐵企業都在“向上游走”,進入煤炭行業的投資額以每年30%的速度高速增長。而煤炭開采技術的進步直接后果就是高產高效礦井大量涌現,“過去五百萬噸的煤礦都是鳳毛麟角,現在一千萬噸級的礦井,很短的時間就能建成。技術的進步把建井和生產的時間都縮短了,所以煤炭業產能增加的非???。”岳福斌補充道。
在前幾年,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國都在爭先恐后擴大產能,在談及進口煤對國內煤企的沖擊時,韓建國列舉了幾個數字:“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煤炭的進出口正好是平衡的,那么到了2013年,我國進口了3億2千7百萬噸煤,這3年時間猛增了160%。”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煤炭產量的增加遠遠超出需求的增長,出現產能過剩只是時間問題。(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