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再次強調,要在全國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力爭到2020年農藥、化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農業部今年初原則通過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來自化肥界的兩會代表委員認為,化肥企業要順應國家要求,通過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他們同時呼吁國家關注耕地土壤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高成本、低效益和高污染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連步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相對粗放的施肥方式造成了化肥利用率低。要在肥料減施的同時保障糧食生產,必須解決科學施肥、合理施肥的問題。政府必須發揮更大作用,做好農民的科普教育工作。要推廣有助肥料利用率提升的產品,比如緩控釋肥和水溶性肥料?;势髽I應利用前沿技術,生產出能提高化肥利用率、給農民帶來實惠的好產品。
萬連步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積極探索科學施肥技術推廣的體制機制,鼓勵農企對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企業建立專業化社會化農化服務體系,提升農化服務水平,促進科學施肥技術的應用;擴大對緩控釋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應用的補貼范疇,促進新型肥料的推廣;大力推廣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集成配套科學施肥等先進施肥技術。萬連步還指出,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于加強農業立法,應盡快啟動肥料立法工作。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農科院副院長馬忠明表示,在減量化施肥的大方向下,具有高效、環保特性的生物肥料、緩控釋肥料、功能性肥料及作物專用肥料將成為今后肥料發展的主流方向。
同時,化肥界代表委員普遍認為,在低質量的耕地上發展農業生產,永遠回避不了高成本、低效益和高污染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福如建議,盡快出臺和落實對土壤質量保護的支持政策,對高科技新型肥料生產企業和用戶給予補貼和項目支持。把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納入常態化、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萬連步也表示,通過推動化肥減施技術與新型肥料、土壤修復產品的應用,建立輕簡、高效、操作性強的綜合技術模式,可促進我國耕地質量有效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化肥利用率目前僅25%~45%。其中氮肥當季利用率平均只有33%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60%左右的水平;磷肥的當季利用率只有24%左右,比發達國家低十多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