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出臺《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了加快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的重要舉措和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
《意見》指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目標是力爭到2020年農業面源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一控”,即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確保農業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5;“兩減”,即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確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0%以上,肥料、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全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三基本”,即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確保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7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絡常態化、制度化運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運行機制基本建立,農業資源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提高,農業生態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針對此次意見的出臺而舉行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指出,實際上化肥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以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為特征的化學農業,已經而且仍然將會為我國以及許多國家農業的發展發揮極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不合理的使用化肥農藥,導致利用率下降,而且環境負面影響問題也是越來越突出。通過調研可以發現,無論從理論、實踐,還是從國際國內的經驗和做法來看,完全可以做到化肥農藥減量而糧食不減產。第一,化肥農藥利用率雖然在糧食作物上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但是我國跟先進水平比較,還有提升空間?;适褂眠@幾年比較多的是果樹和蔬菜,果樹和蔬菜這幾年面積擴展較快、施肥量比較高,而且超出了安全水平,減量空間非常大,將來這些方面要作為重點進行削減。第二,從國際上成功的經驗來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家從七八十年代開始削減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雖然現在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大大削減了,但是谷物的產量增加了。可以通過土壤作物系統的綜合管理、技術體系的運用等方式優化施肥,完全可以把化肥使用量減下來。第三,我國還有大量的有機肥資源,如果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或者有機無機配合使用,無論對培肥地力還是保護農業環境,還是穩定地提高糧食產量以及農產品的品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所以,通過這些現代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多措并舉,再加上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來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能夠保證我們國家糧食發展的戰略,即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自給,我們大的新戰略目標就是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當進口、科技支撐,科技是解決問題的非常重要的一把鑰匙。
上一條:電價下調,化肥取消用電優惠下一條:電價下調,化肥取消用電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