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2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石油天然氣專委會2015油氣論壇上,業內專家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油氣市場將進入轉折期:需求增速放緩,供需寬松呈常態化,油氣產量將呈現“穩油增氣”的發展態勢。而到2030年,油氣產量將各占半壁江山。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趙文智認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仍有資源基礎,剩余油氣資源較豐富,仍有較大勘探潛力。目前我國石油勘探進入中后期,發現難度加大,而天然氣勘探則處于早中期,仍有大發現機會。其中,石油陸上可采資源量為183億噸,探明90億噸,探明率49%,剩余可采資源量93億噸,占總量的51%;天然氣陸上可采資源量16.8萬億立方米,探明6萬億立方米,探明率35.7%,剩余可采資源量10.8萬億立方米,占總資源量的64%。因此,“十三五”時期我國油氣儲量仍可繼續保持高峰增長。
趙文智預測,“十三五”時期,我國原油產量將穩定在1.6億~1.7億噸,考慮海上原油產量,全國原油總產量有望維持在2.1億~2.2億噸。與原油相比,天然氣產量則增長迅速。他表示,隨著常規氣的規模上產和非常規氣的逐步開發,天然氣產量將持續增長,從2015年的1540億立方米增至2020年的2100億立方米。到2030年,我國原油產量可達2.2億噸,天然氣產量3100億立方米,屆時油氣產量將各占半壁江山。
2014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比上年增長8.6%,遠低于過去10年平均增幅。但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錢興坤認為,“十三五”時期,在經濟復蘇步伐加快、環保訴求日益高漲,以及天然氣價格走低等諸多因素作用下,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仍將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錢興坤對未來5年國際油氣市場進行了預測。他認為,2020年前,全球石油供應大于需求的態勢仍將持續。“十三五”時期,全球石油需求年均增速為1.1%,2020年將達到9900萬桶/日;全球石油供應能力年均增速為1.4%,2020年將達到10500萬桶/日,供應能力高于需求600萬桶/日。“十三五”時期,全球天然氣發展將遇到階段性瓶頸,但仍有發展空間。
多位專家表示,當前全球油氣市場面臨嚴重資源過剩,我國應充分發揮市場優勢,通過市場化改革和油氣交易中心建設增強國際油氣定價話語權。同時,油氣的供應寬松和價格下行,也為我國油氣市場化改革營造了有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