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不如疏,秸稈有越多的出路,秸稈禁燒就越不是難事。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將秸稈化身有機肥的工業化項目開始出現。
就在今年,一家年處理秸稈、畜禽糞便20萬噸的科技項目企業落戶廬江縣柯坦鎮。這家企業是一家以秸稈、畜禽有機物作原料,通過無害化處理污染物用以生產有機肥的大型科技企業。項目產品主要是采用雞、鴨、鵝、豬等糞便和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材料,利用微生物菌群與有機物質的自然發酵,加氮素釋放劑、有機物激活劑等多種無公害添加劑經科學處理后制成的高效有機生態肥。該公司一期工程建設面積用地15畝,預計總投資為7200萬元,設計兩條有機肥全自動生產線,年產有機肥20萬噸,年產值1800萬元。
據了解,柯坦鎮是農業大鎮和蛋鴨養殖大鎮,農作物秸稈和鴨糞資源十分豐富。利用秸稈、鴨糞做原料轉化為有機肥,就地生產,就地消化,既解決了秸稈出路,又產生效益,不失為一條高效環保的生態發展模式。業內人士表示,類似的地區也可借鑒秸稈化肥的模式,為秸稈綜合利用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