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壽光市趙廟鄉東龐陳村村民陳亮在大棚里安裝了以色列耐特菲姆的壓力補償滴灌管,試行西紅柿示范棚水肥一體化管理。今年6月,西紅柿收獲時,老陳算了一筆賬:以往溝灌施肥,需要沖施肥140公斤/畝,耗水量600方/畝,耗電量300元/畝。而采用滴灌,沖施肥用量下降了66.7%,灌溉耗水量下降了66.1%,耗電量下降了54.7%,而西紅柿產量卻增加了13%~39%。
老陳告訴記者,滴灌比溝灌省工,以前用溝灌澆水,每次需2~3個人,現在1個人就可以。滴灌施肥,植株較壯、掛果多、果型周正,而且棚內濕度小,病害少。
“幫助世界收獲更多,投入更少,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公司第六代滴灌技術是灌溉系統和水肥一體機的配合使用,實現水、肥資源的精確利用,節水50%、節肥30%以上,還能防止土壤侵蝕。以色列大部分土地貧瘠,與中國西北部沙漠地區類似。但1962年滴灌技術的發明,開啟了以色列現代農業大門。30年來,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農業產出卻翻了5番。由于滴灌技術的廣泛應用,全國灌溉面積從16.5億平方米增加到22億~25億平方米,耕地從16.5億平方米增加到44億平方米,這些增加的耕地上散落著多個‘基布茲’(公社)。”耐特菲姆灌溉公司亞太區總裁狄仕文說。
全國農技推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在中以現代農業合作研討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缺水”比“缺地”更嚴峻,中國迫切需要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節水農業迅速轉變。到2020年,我國農業要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應積極發展水肥一體化。
我國自1974年引滴灌設備以來,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自行研制開發全套微灌設備產品和應用試驗試點推廣微灌技術,到部分引進國外先進工藝技術及設備生產線與全國推廣應用微灌技術,已有30多年的歷程。目前,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雖然達到4.07億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2,但全國依然有一半的耕地面積沒有灌溉設施,2/3的有效灌溉面積還在沿用傳統落后的灌溉方法。
“中國的節水灌溉市場需求很大,政府意識到了這一點,也在加大資源投入。但科技含量不足,行業的標準也比較低。中國農業的新型經營主體的觀念也開始發生轉變,對用水效益的評價不同于以往,愿意拿出錢來進行節水改造。但噴灌設備的一次性投資比較高,一般用戶依然難以承受。因此,噴灌設備市場今后的發展需要中國政府給予政策導向上的支持。”耐特菲姆灌溉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然·梅丹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