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肥的補充和調節下,重要的是對土壤有機質的保障性補充,尤其是在黑土地上。”石元春在論壇上呼吁,黑土是我們的“母親土”,一定要在利用中保護好,現在是該提生物質經濟的時候了。
石元春認為,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為基質生產沼氣、沼渣還田的“種-養-加”有機質回歸模式是生物質經濟的抓手。沼氣化過程是農田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與利用的中心環節,是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徑,在獲得高品位的生物天然氣同時,可以使植物營養元素得以最大量地保存與回歸土壤,以維持黑土地的有機質平衡。
今年,我國投入20億元發展生物天然氣。東北黑土區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展生物質經濟。以梨樹縣為例,該縣每年所產的作物秸稈和畜禽糞便可以制成12億立方米生物天然氣,產值達60億,接近2014年種植種植業66億元的產值或養殖業87億產值。因為原料成本低而凈收入高,可相當于種植業(6億)與養殖業(13億)之和,可新增農民人均收入3300元及年減排量75萬噸CO2。
上一條:探究環保對液氨市場利弊下一條:探究環保對液氨市場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