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如此寒冬的局面,少數化肥企業表示無可奈何,決定要退出化肥行業,但逃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何破冰成為復合肥廠商的當務之急。而明年的復合肥市場戰役更加激烈,在戰役還未完全進入白熱化階段之前,做好前期熱身工作才是關鍵。
很多化肥人士都在說“化肥行業一年不如一年”,“今年的冬儲寒冬已至”,尤其是2015年以來鐵路運費的上調、電價的調整、化肥增值稅優惠取消、化肥零增長計劃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陣陣鐘聲令業內人士振聾發聵,單純向政府要政策的時代已然過去,化肥改革時代已經到來,殘酷的競爭徐徐拉開帷幕,面對產能過剩的今天,復合肥明天的路在何方?
首先,打破陳規方能創造奇跡。當前的化肥發展新機就是要告別發展老套路,磷復肥會議給我們些許指引,新型肥料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模式給化肥產品和營銷帶來新的契機。實施化肥減量,又要保證農作物豐收,必須要提高化肥使用效果。減量增效是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要確保減量增效出效果,就必須要積極探索,那么開發高效化肥(高效控釋肥、有機肥等)便迫在眉睫。同時,這是一個互利共贏的時代,企業要有與他人形成利益共同體的思維,而不是用僵化的思維去維系。在農資行業網絡發展迅速的今天,復合肥廠商是不是可以借用農資網站將自己的產品宣傳營銷出去,從而拓展產品推廣,發展產品營銷新渠道,這些都是可行之路。
其次,占領市場才是硬道理。用傳統的觀點來看待市場已經成為過去時,針對市場實際情況隨機應變才能準確抓住市場。例如在2016年的2-3月份,山東、兩河江蘇等地的小麥肥追肥市場開始啟動,目前已有少數復合肥企業針對這一市場開始召開會議,研究小麥追肥的市場需求和搶占策略;東北地區玉米價格的下跌對高磷復合肥未必不是時機,11月17日黑龍江農墾發布消息稱,未來將對種植結構進行調整,要求“穩稻、減玉、增豆、強經作”,明年開春,很多種植玉米的農戶會轉為種植大豆,而大豆用肥以高磷為主,所有后期高磷復合肥的市場會有所增長;雖然目前冬儲市場靜悄悄,然而兩廣、云南、湖南等地煙草用肥正如火如荼。所以說,雖然冬儲市場遲緩,但也意味著需求的推遲,12月中旬后,復合肥的市場剛需啟動,很有可能會迎來一小波集中發貨的“小陽春”。
最后,苦練內功是關鍵。降價的時候能賣出產品才是水平。這是靠品牌、產品、渠道、信譽、銷售隊伍等等因素長期累積起來的,同時對市場判斷也很重要。所以,在化肥行情整體疲軟的今天,復合肥廠商們更需要苦練內功,將自己的產品做大做強,對市場做精做準,才會在暴風雨來臨前擁有可以振翅翱翔的翅膀。
上一條:復合肥:觀望加重價格下行下一條:復合肥:觀望加重價格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