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鄭商所推出尿素期貨的“軟硬件”已相對成熟。該品種上市后,將與現有的小麥、“三菜”、棉花、稻谷等農產品期貨組成較為完整的農業生產資料與農產品品種系列,將更有助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工具服務生產經營。與此同時,作為能源化工類的工業品,尿素上市后將和甲醇等品種之間形成較多的套利交易機會,這有利于投資者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并且在當前甲醇期貨交易十分活躍的背景下,預計尿素期貨上市后前景也會很好。
一個尿素現貨經營者的夢想
“我十分期待尿素期貨上市,不僅能為眾多涉尿素企業提供一個交易平臺、融資平臺、信息交流平臺,更重要的是能為市場提供一個資源配置平臺、價格指導平臺。”多年來一直從事尿素現貨與電子商務業務的李百恩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尿素現貨市場基礎特別好,同時很多涉尿素企業對期貨市場比較了解,一些企業在生產尿素的同時也生產其他化工產品,并已經參與了甲醇等期貨品種的交易,特別希望尿素期貨早日上市交易。
截至2014年,我國共有尿素生產企業166家,總產能約8070萬噸。尿素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主產區集中于農業發達地區,如華東、華北和華中地區的合計產能為5168萬噸,占全國總產能的64%。國內尿素主要下游需求分為農業需求和工業需求,年總消費量在6000萬噸左右。其中,農業領域消費量在4500萬噸左右,占尿素總消費量的75%左右,農業需求分為直接施用和制作復合肥。工業領域消費量約為1500萬噸,工業需求主要分為人造板、三聚氰胺、煙氣脫硝和其他的小工業需求等。當前華中、華東、山東及其周邊地區是我國尿素需求最為集中的地區,山東、河南、江蘇、湖北、安徽和河北的尿素消費量占我國總消費量的40%以上。
在李百恩看來,尿素是一個質量比較穩定的工業品,國內年產量和需求均比較大,價格運行也比較有規律,很適合上市交易。
據了解,尿素生產企業較為集中,需求端穩定且范圍正在從農業領域向工業領域擴展,市場發展空間較大。而從尿素的現貨市場情況看,尿素作為工業品,具有連續生產的特點,除了必要的檢修外,每月產量平穩。由于尿素工業領域消費量的增加,其生產、消費、貿易及流通的季節性也在逐漸弱化,相關企業在全年各個月份均有套期保值的需求。李百恩認為,未來尿素期貨上市后,尿素生產、貿易、需求企業將積極參與,屆時利用期貨市場大量采購尿素的成本肯定更接近現貨市場,采購來源比較穩定。他說:“在此情況下,我在農業主產區設幾家配肥站專業為農業生產服務,就可以就近滿足農民、農場等農業用肥需求,同時由于配肥站是根據各地市場實際需求有目的配肥,還可以大量節約不必要的運輸成本、復合肥的配比成本等,我的尿素經營量就會上規模,我的‘尿素事業夢’也會實現。”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當前農業用肥正在從單一的尿素向復合肥方面發展,但復合肥的合成成本較高,轉化成本加上其他費用普遍在1000元/噸左右。李百恩的夢想是,在尿素期貨上市后,利用期貨市場這一穩定的采購貨源,以較低的成本大量采購尿素,然后再通過企業下設的配肥站把尿素以較低的成本轉化為復合肥供應給農民,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據李百恩介紹,尿素轉化為復合肥的成本僅在50—100元/噸。
更令李百恩信心倍增的是,當前國內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土地流轉規模不斷擴大,新型農業組織如大中型農場等如雨后春筍般蓬勃成長,大農業發展態勢已經形成,農業生產領域對尿素的采購不再是一家一戶的分散采購,正在向數噸甚至上百噸、數百噸規模發展,未來農業生產領域內的企業更需要利用期貨工具來鎖定生產資料成本,并規避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風險。
上一條:汪洋: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下一條:汪洋: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