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4至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討論稿)》。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
習近平強調,“十三五”時期,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扎實做好脫貧開發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李克強指出,“十二五”以來,“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十三五”時期,要落實發展新理念,破解發展新難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要注意分析糧食豐收后出現的新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繼續調動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億萬農民創業創新活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當前,要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要保稻谷、小麥等口糧,保耕地、保產能,保主產區特別是核心產區的糧食生產,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同時要注重讓農民分享成果。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政策,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動力。
上一條:先漲后跌 尿素再現過山車行情下一條:先漲后跌 尿素再現過山車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