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經濟數據上周剛剛“出爐”,CPI漲幅出現明顯回落。正當公眾為今年一直以來的通脹壓力稍有緩解而略感欣慰之時,能源產品近期卻屢屢上演各種“荒”的鬧劇。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但供需矛盾似乎僅是能源產品不“漲”就“荒”的一個外在表象,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機關報《金融時報》對此分析稱,在近年來煤價已基本市場化并快速上漲的情況下,電、油、氣的價格還依然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
油荒、氣荒、電荒的輪番上演,反映在價格問題上是一個難以解開的死結,并進一步凸顯出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缺陷與相關改革的滯后。
三荒:解不開的價格死結
“油荒”年年鬧,但今年卻來得更早一些。此前媒體報導,國慶節后,湖南、河北、安徽、江浙、湖北等多地民營加油站即開始出現汽、柴油等成品油斷供。10月9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下調汽、柴油零售價格之后,油荒隨即而起,并在全國蔓延。全國各主要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柴油荒,有部分地區甚至持續月余,農產品運輸受到較大影響。
有調查稱,在全國9.6萬家加油站中,民營加油站約4.4萬家,目前有上萬家民營加油站出現柴油斷供現象。而據了解,自今年10月至今,國際原油均價變化率已逐步達到3%以上,一旦變化率達到4%,成品油上調窗口必然開啟。有分析稱,到本月下旬成品油 “漲價窗口”打開的可能性很大。
事實上,電價和天然氣也同樣存在不“漲”就“荒”的局面。雖然當前電荒與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和一直存在的電力結構性矛盾有一定關系,但根據中電聯的統計資料,2003年以來,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累計上漲超過150%,而銷售電價漲幅僅為32%,價格傳導途徑嚴重不暢。即使今年4月和6月國家上調了部分省份上網電價,火電企業虧損情況也沒有好轉。
電監會近期發布的《全國電力供需及電煤供應檢測預警信息》顯示,截至10月下旬,全國日缺煤停機容量最大達到近1600萬千瓦,云南、貴州、四川、湖南、重慶等省市發電企業電煤庫存平均可用天數已下降至警戒線7天以下。業內人士據此認為,隨著電荒的臨近,電價又將上調可能性正在加大。
在天然氣領域,近年來我國天然氣供應量雖持續增長,然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壓力下,天然氣消費量獲得了爆發式增長。據了解,2010年我國人均天然氣消費量88立方米,是2005年2.4倍。2011年上半年天然氣消費達到了63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伴隨著需求的擴大,“氣荒”也隨之而至。
據調查,目前我國成品油批發企業共有2519家,其中兩大石油企業1657家,占65.8%,其他國有企業279家,占11.1%,民營企業572家,占22.7%。顯然,國企特別是兩大油企占據市場主要份額。而在上游和中游,兩大巨頭更是掌握著絕對主導權。
對此,石油業商會曾公開表示,由于市場主體單一,加之兩大油企以計劃經濟模式維持市場運行,從原油進廠到成品油配送銷售都是按照計劃在系統內運營,生產與市場脫節,計劃跟不上市場變化,從而造成油荒。
而今年部分地區“電荒”從季節性缺電演變成全年缺電,從南方電荒蔓延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業內分析認為,其真正的罪魁禍首在于電廠“煤荒”。但電廠“煤荒”不等于市場“煤荒”。
新華網援引媒體的報導分析,電荒問題一再加劇的根源主要是市場煤與計劃電,現在國內煤炭價格高位運行,而電價不能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而上調,并且未來矛盾有可能會更加激烈。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指出,發電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甚至虧損,這使得發電企業的發電積極性不高,由此導致了電荒。
能源價格改革需提速
《金融時報》文章分析稱,對于當前能源領域出現的諸多問題,專家表示,完善定價機制很重要,否則價格風險預期就不明確,就會出現企業與政府以及與消費者之間的博弈。另一方面,能源價格改革受阻也與能源價格長期以來維持較低水平以及日趨緊張的能源供需現狀有很大關系。公眾對于“改革即漲價”的質疑,讓政府在改革過程中步履維艱。
《光明日報》援引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江冰的觀點指出,在“十二五”期間必須加快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制度安排。但是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政策性強、涉及面難度較大,因此要盡快選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明確目標。
要在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手段的同時,配套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主要是建立約束目標和分解機制,合理控制能源供應,強制淘汰落后產能,使合理消費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為,從根本上改變敞開口子用能源的局面。
專家表示,無論如何,在能源資源約束日益增強的現實前,面對頻繁造訪的油荒、氣荒、電荒,能源價格改革必須提速了。
“柴油荒”尚未消散 成品油價或東山再起
國際原油價格近期出現階段性反彈行情,帶動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的預期再起。專家認為,眼下國內成品油調價能否兌現仍充滿不確定性。值得擔憂的是,油價上調預期一旦產生,可能加劇市場惜售心理,不利于國內“柴油荒”的緩解。
自今年5月以來,國際油價已經改變了前四個月單邊上漲的行情,紐約WTI原油價格幾度跌破80美元關口???0月底以來,美國經濟復蘇狀況好于預期,加之歐債危機不斷取得進展,風險投資資金再度活躍,推高油價。11月15日,紐約WTI原油價格達到99.37美元/桶,逼近一百美元大關。
國際油價反彈使得國內成品油調價再受關注。10月9日我國年內首次下調成品油價格給了消費者些許安慰??墒窍喔魞H1個多月,成品油價格上調窗口可能再度來臨,讓人們擔憂國內油價是否會“東山再起”?
能源研究機構安迅思息旺能源預測,截至15日,三地原油變化率已達到3.58%,逼近4%的紅線。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如果布倫特油價維持在112美元/桶以上,三地原油變化率在11月下旬可能突破4%,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窗口可能再度開啟。當然,油價上調窗口開啟之后,國家往往不會即時調價,正式調價估計要拖到12月份。
雖然成品油調價窗口是否能夠最終開啟還是未知數,可一旦上調預期形成所產生的心理效應卻是值得警惕的。
中石油規劃總院一位油品專家告訴記者,成品油批發市場對消息面高度敏感。一旦市場上形成上調預期,投機行為將隨之增加,處在成品油流通環節的中間貿易商可能趁機囤貨惜售待漲,這對國內“柴油荒”的緩解將形成不利因素。
據統計,截至11月11日,全國0號柴油批發均價為8485元/噸,比國內柴油最高零售限價高出255元/噸。其對全國近300座社會油站的監測顯示,11月11日,僅有54%的社會油站可以保證正常銷售,仍有16%的社會油站存在斷油現象。
江西宏富事業有限責任公司從事加油站經營以及成品油配送運輸業務。公司董事長劉京勛前幾日在山東和民營地煉企業聯系“油源”,他表示,已經好幾個月進不到油,一直都在吃“老本”。
11月14日,商務部公布了關于“十二五”期間石油流通行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逐步探索建立全國聯網的成品油庫存監測網絡,指導石油流通企業建立成品油商業儲備體系,各地可結合本地區實際,探索建立柴油地方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