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大于求的前提下,中國尿素除了正常供應國內需求外,出口成為一個必不可少的消化途徑。從2003年尿素第一次出口印度至今,十幾年間,中國尿素在國際市場始終不占主動權,而是由國際行情引領中國尿素出口。究其原因,廠商急于走量緩解庫存壓力,無形中給了國際招標商可乘之機。分析國內尿素出口數據大家會發現,歷來中國出口價格都是“內低外高”,價差吸引廠家爭先恐后加入出口大軍之中。從今年4月開始,中國尿素出口一改往年趨之若鶩的情形,非但不出口,而且國內供應都缺貨。原因何在?
去年同期,尿素價格處于下行態勢,而今年國內尿素價格偏高且以內銷為主。對比2014與2015年尿素開工率、原料價格及下游需求,并無異常。那么,今年國內尿素為何缺貨,貨都去哪兒了?
相關機構分析認為,從2014年四季度到2015年一季度,尿素出口累計總量高達996.94萬噸。往年上一年四季度的尿素產量會結余到下一年年初消化,而且廠商基于近年來淡儲形勢不樂觀,并未入市采購。如此看來,本應供國內的量,全部出口到國外市場,導致國內供應出現缺口,價格快速上漲。
在廠商接近零庫存的前提下,受電價上漲、工業采購利好帶動,部分廠家一度限量接單;同時,部分廠家陸續進入傳統檢修季,現貨供應量減少。尿素產品行情看供需,雖然近年來一直喊供大于求,但就某一階段來看,貨緊行情仍可操作。
上一條:尿素:跌價蓄勢后市利好下一條:尿素:跌價蓄勢后市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