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關注
由于下游競爭異常激烈,所以廠商提前鋪貨在今年表現得更加迫切,小麥備肥已然陸續啟動,廠家按照全國客戶需求量生產,以避免貨物積壓,各種類型的經銷商會議也相繼召開。雖然上半年的政策沒有即時對當季市場造成影響,但這種延遲反應在秋季市場得到了體現,市場整體價格比去年同期高了將近100元/噸。本季,資金問題仍舊是下游經銷商備肥的最重要的阻礙之一,無論豐收歉收,賒欠一直是化肥銷售的頑疾。
資金問題成為阻礙
雖然今年河南小麥豐收了,收購價尚可,但是由于收購的條件更加嚴格,使得大部分農民不愿降價銷售,而這種情況直接導致的連鎖反應就是終端經銷商沒有回款—二級經銷商沒有回款—一級批發商沒有回款。有農資人表示:“不管農民手里有沒有錢,化肥賒銷在他們看來已經成為習慣,改變這樣的習慣還需要很長時間。”河南省唐河縣豐田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陳建華對此也非常無奈,他說:“農資市場現在越來越難做了,雖然政策利好,但是資金鏈是個主要問題,因為當地農民目前惜售,無法歸還上半年的貨款,所以一大部分終端商資金鏈是斷裂的,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當地多數經銷商都會選擇減少自己的小麥備肥量。”
強烈呼吁凈化市場
老農資人對于現在的農資市場既心酸又無奈,他們懷念那個沒有假貨泛濫的年代,現在各地方每個季節都會有新廠家推銷新肥料,小廠因為沒人管、沒人查、沒人問“三沒”情況也算是當地“一霸”,許多正規廠商對此也沒有任何辦法,價格戰打得非常慘烈。陳建華說:“小廠家因為采購的原料質量不穩定,所以產品比正規品牌的要便宜些,有些農民就貪便宜買了,且下游銷售情況五花八門,有些農民因為人情關系或者霸王肥也只能承受,總之是市場亂象。”農資人馬先生表示,農民的種植情況也決定著他們的選擇,種植經濟作物都比較信任品牌,種植傳統作物的基本延續以打工為主、種地為輔的模式,收成多少農民也都無所謂。然而從事傳統作物的農民占多數,無形中助長了小廠的不正當競爭的行為。正是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貪便宜的農民就沒有小廠的存在。
上一條:氮肥行業謀解四大難題下一條:氮肥行業謀解四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