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二銨冬儲仍舊不溫不火,企業發運有限,新近成交不佳,廠家出現一定庫存。12月份國內部分企業開始排期檢修,國內開工率略微下降。由于市場持續冷淡,二銨實際成交價格可能進一步下降。出口方面,暫無新單、大單,國際市場需求復蘇至少要等到明年4月份。在此之前,國內、國際市場表現均不被看好。
磷肥企業收獲滿滿
印象之中,已經許久沒有聽聞國內磷肥企業出口大單成交的消息。最后幾單大生意,是來自印度、巴基斯坦、新西蘭的訂單,而且多數是在10月份。海關數據顯示,2015 年 10 月中國磷酸二銨出口 72.83 萬噸,出口均價 453 美元/噸,與去年同期57.53 萬噸相比增加 26.58%。1-10 月份中國磷酸二銨出口量 639.08 萬噸,與去年同期 351.41 萬噸相比增加 81.86%。以往年經驗來看,這個數字與年終統計應該相去不遠。
別看最近國內磷肥市場上風聲鶴唳,看空不斷。對于國內磷肥廠家來說,2015年仍算得上是一個好年頭。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東奎表示:“2015年,化肥還算是賺錢的行業。在國內經濟發展模式深度調整的總趨勢下,化工領域面臨很大壓力,很多行業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被迫暫時犧牲利潤。而化肥行業的表現可以說是一枝獨秀。一些磷肥企業在一年時間內完成止損、盈利、順勢轉型三步走。其中,出口是很關鍵的支撐點。”
2015年,印度4-11月份進口二銨574萬噸,目前庫存很高,二銨和復合肥庫存達到150萬噸,早期預測2016-2017年印度進口量或在500萬噸。近期,國際市場表現疲軟,印度到岸價跌至418美元/噸,中國離岸價跌至400-405美元/噸,出口新單成交基本停滯。對此,徐東奎認為,短期內國際磷肥價格可能將保持低位震蕩,并存在一定下行風險。但在明年4月前后,國際剛需釋放,磷肥價格仍有望回歸較高水平。在出口淡季擔心出口價格,本身就沒有太大意義。
冬儲行情凸顯矛盾
二銨企業冬儲發貨尚在進行,政策以暫定價、聯儲聯銷保底等為主,近期下游詢單較前期增多,但成交依舊有限,廠家庫存壓力較大。市場獲悉,西南地區企業以暫定價預收為主,收款情況欠佳,64%二銨黑龍江暫定到站價2950元/噸,新疆暫定到站價為3050元/噸。12月7日,湖北地區企業64%二銨主流出廠報價為2550-2600元/噸,成交2500元/噸,東北到站價為2700-2900元/噸,整體預收情況一般。于是,企業積極安排檢修,國內磷肥企業開工率整體下降至61%以下。
冬儲遲遲不動,價不動,貨也不動,沒人發問,沒人嗆聲,輿論似乎已陷入沉默的漩渦。為什么成交不佳?是人變懶了,還是產品差了?歸根結底,是市場要求更高了。在國家提出“一控兩減”的發展目標之后,國內企業在研發、推廣新型肥料方面下苦功,取得良好成效。實際上,近年來國內新型肥料品種增加迅速,技術不斷成熟,只是在產能上尚未完全釋放。在國家的鼓勵之下,新型肥料的發展順風順水,企業增加投入,市場好評不斷。
“價格相差不多,肥效提升明顯,使用方便,省工省時”,這是多數新型肥料的宣傳重點,同樣也是基層用戶的真實反饋。新型肥料以及配套的服務體系逐漸占據市場,傳統產品和傳統施肥方式只能無條件讓路。換句話說,決定市場走向的是使用者,而非生產者。有分析說,冬儲表現慘淡說明“產能過剩矛盾再次凸顯,導致冬儲大量備貨時間繼續往后延遲”。而從根源上講,目前的局面或許已經說明了全新的市場需求與滯后的產品、僵化的供需調節機制之間的矛盾正在加劇。
同樣處在冬儲季節,同樣面臨庫存的壓力,有的企業風生水起,有的企業則默默無聞。無可辯解的是,后期二銨價格仍存下滑風險,但下滑幅度是100 元/噸還是200元/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連流通商都對產品失去信心,農民的態度也無需質疑。時間緊迫,生產企業還需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上一條:農副廢棄物制肥潛力大下一條:農副廢棄物制肥潛力大